李建兴: 赞雅江集团, 五大历史性功绩
- 2025-07-26 07:49:34
- 750
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南麓,一条蜿蜒的巨龙正蓄势待发。2025年7月19日,随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为中国雅江集团有限公司揭牌,这家承载着国家能源战略与治藏方略双重使命的新央企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作为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简称“雅下水电工程”)的实施主体,中国雅江集团以“打造世纪工程、标杆工程”为目标,在清洁能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平衡中书写着大国重器的新篇章。
其一、国家战略的扛鼎之作
雅下水电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重大战略项目,其战略意义远超能源领域本身。工程所处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河段,拥有全球罕见的水能资源禀赋——年径流量相当于黄河的2.5倍,天然落差达2400米,理论蕴藏量超1亿千瓦,是名副其实的“水能宝库”。项目规划装机容量6000万千瓦,年发电量近3000亿千瓦时,相当于3个三峡电站的规模,不仅能满足3亿人口的年度用电需求,更将通过特高压输电通道为东部沿海地区输送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助力“双碳”目标加速实现。
这一工程的启动,标志着中国在能源安全战略上迈出关键一步。面对国际能源市场的不确定性,雅下水电工程将大幅提升我国可再生能源占比,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同时,工程与周边地区的太阳能、风能形成多能互补格局,构建起“水光互济、多能协同”的新型能源体系,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中国方案。
其二、科技赋能的创新典范
中国雅江集团从成立伊始便将科技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针对雅鲁藏布江下游复杂的地质条件,工程采用“截弯取直+隧洞引水”的突破性设计,通过建设5座梯级电站实现水能高效利用。在技术攻关方面,集团联合中国电建、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攻克了高海拔超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强震区高坝建设等世界级难题,多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工程在智能化建设上走在前列。集团正着力构建数字化指挥调度系统,通过卫星遥感、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实时监测与精准调控。例如,运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可提前72小时预判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风险,将工程安全保障能力提升至新高度。
其三、生态保护的全球样本
在开发过程中,中国雅江集团始终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将环境保护贯穿工程全链条。针对雅鲁藏布江流域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工程专门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避开了墨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并建立珍稀鱼类增殖放流站,确保特有物种的延续。在施工工艺上,采用“零弃渣”技术,将开挖石料100%用于坝体填筑,最大限度减少对地表生态的扰动。
更具示范意义的是,集团创新性地提出“生态修复与工程建设同步”方案。通过实施植被恢复工程,预计在工程周边新增绿地面积超5000公顷,并建立流域生态补偿基金,用于支持当地社区开展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项目。这种开发、保护、反哺并重的模式,为全球大型水电工程的生态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中国经验。
其四、区域发展的引擎担当
雅下水电工程不仅是能源工程,更是民生工程。工程总投资约1.2万亿元,将直接创造就业岗位超10万个,并带动钢铁、建材、装备制造等上下游产业发展,预计拉动区域GDP增长超2000亿元。集团特别注重与当地发展的融合,通过“以工代赈”模式,优先吸纳藏族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同时规划建设配套的交通、医疗、教育设施,助力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
在国家治藏方略的指引下,中国雅江集团正以工程为纽带,推动西藏从“输血型”发展向“造血型”发展转变。未来,随着雅下水电外送通道的建成,西藏将成为国家清洁能源基地的核心枢纽,为边疆地区的长治久安与繁荣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其五、央企改革的先锋实践
作为新设立的央企,中国雅江集团肩负着深化国企改革的探索使命。集团构建了“总部-项目公司”的扁平化管理架构,推行“大部门制”改革,将决策链条缩短30%以上,显著提升运营效率。在激励机制上,创新实施“项目跟投+业绩对赌”模式,将员工收益与工程进度、质量直接挂钩,激发全员创新活力。
党建引领是集团发展的鲜明特色。通过开展“老西藏精神”主题教育,集团将“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优良传统融入企业文化,打造出一支能打硬仗的干部职工队伍。在工程建设一线,党员突击队冲锋在前,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雅江集团正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书写着新时代的壮丽篇章。从雪域高原到东海之滨,从工程建设到生态保护,雅江人用智慧与汗水诠释着大国央企的责任与担当。
当雅下水电的第一束电流照亮千家万户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清洁能源的璀璨光芒,更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希望之光。这一伟大工程,必将在人类能源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 上一篇:李木戈景甜张彬彬开机同框
- 下一篇:当爸爸过父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