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氪"0公里二手车"风波 展车与二手车的边界之争
- 2025-07-25 16:50:34
- 438
当"限时优惠"的诱惑遇上"已投保过户"的现实,一场关于新车与二手车界限的争议正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发酵。近日,极氪汽车被指将“大量已投保过户的库存车辆当作新车”销售,引发行业对"0公里二手车"现象的广泛讨论。这场风波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单一品牌的经营问题,更是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中行业规范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深层博弈。
风波缘起优惠背后的"二手车"疑云
事件的导火索源自中国证券报的调查报道。据该报道披露,自2025年5月以来,多位网友反映在极氪直营门店购车时的遭遇,销售人员以"限时优惠"等话术推销车辆,在支付定金后却发现所购"新车"已购买交强险,部分甚至完成过户登记。这种行驶里程近乎为零却有过户记录的车辆,被业内称为"0公里二手车"。
从中国证券报调查的情况看,此类现象并非个案,在贵州、重庆、广州等多地均有发生。更值得关注的是,报道将此操作与极氪2024年12月在深圳、厦门出现的公司户销量异常现象关联,认为其可能存在通过"0公里二手车"虚增销量的嫌疑。当消费者发现问题要求退赔时,往往面临推诿或拒赔,这无疑加剧了公众对品牌诚信的质疑。
官方回应 法律定性与商业逻辑的博弈
面对汹涌的舆论,极氪在7月20日发布声明作出回应,核心观点集中在三个层面:
法律属性的明确界定是极氪回应的关键。其在声明中强调,涉事车辆均为展车,虽已投保交强险,但从未开具零售发票,也未在车管所进行新车注册登记或上牌,因此"法律属性始终属于未注册的全新商品车"。这一表述直指争议核心——车辆所有权是否发生转移是区分新车与二手车的法律红线。
商业行为的合理性解释构成回应的另一支柱。极氪解释称,展车通常存在3-5个月库龄,基于展示历史和库龄进行折扣销售属于正常商业行为。更重要的是,购买此类车辆的消费者仍享有新车首任车主的全部权益,这与二手车交易存在本质区别。事实上,展车折扣销售在汽车行业并不罕见,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通过合理消化库存保持资金周转已成常态。
消费者权益保障的承诺则体现了品牌的危机应对态度。极氪强调在消费者下定页面已明确标注车辆性质,将保障知情权和选择权放在首位。针对报道中提及的终端问题,公司已成立专项小组彻查改进,并承诺对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
行业透视 争议背后的深层思考
其实这场关于极氪汽车的风波引发了大家三个层面的思考。
首先是新车与二手车的界定标准问题。现行法律主要以车辆注册登记作为区分标志,但在实际操作中,交强险投保记录、所有权转移等环节的模糊地带,为类似争议埋下隐患。建议行业协会尽快联合法律专家制定更清晰的界定标准,避免企业与消费者各执一词。
其次是展车销售的透明化规范。展车销售本身无可厚非,但需要建立明确的行业规范。包括展车定义、展示周期、车况披露、售后保障等方面都应形成统一标准,让消费者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做出选择。此次事件中,若极氪确实在销售环节充分告知消费者车辆情况,那么争议或许可以避免。
最后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生态。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品牌为冲刺销量、争夺市场份额,各种促销手段层出不穷。这种激烈竞争在推动行业进步的同时,也可能诱发短期行为。"0公里二手车"争议的本质,是市场规模扩张与规范发展之间的矛盾显现,这需要企业自律与监管介入形成合力。
车德钢总结:
纵观整个事件,与其说是"0公里二手车"的定性之争,不如说是市场快速发展中规则滞后的必然阵痛。极氪事件为整个行业敲响警钟: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的今天,品牌竞争早已超越产品本身,进入信任体系比拼的新阶段。
对于消费者而言,购车时需格外留意合同条款中关于车辆状态的描述,切勿被优惠冲昏头脑;对于企业来说,透明化才是长效之道,任何商业行为都应建立在充分尊重消费者知情权的基础上;对于监管层面,则需要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让新车与二手车的边界不再模糊。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既需要技术创新的驱动,也离不开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期待极氪此次风波能成为推动行业规范化的契机,让展车销售从"灰色地带"走向透明公开,最终实现消费者权益与企业发展的双赢。
- 上一篇:解说称樊振东预判了林诗栋的预判
- 下一篇:解说称樊振东预判了林诗栋的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