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车主集体"劝退": 新车异响+敷衍售后, 这钱不如买BBA?

  • 2025-08-05 05:40:49
  • 734

提车一个月,里程表刚跳到1700公里,苏先生的理想L7 Max就开始“闹脾气”,倒车转弯“咔嗒”响,开窗关窗“吱呀”响,连安全带卡扣都不消停。这位刚升级为奶爸的车主苦笑:“本以为买了辆‘移动婴儿舱’,结果成了移动交响乐团。”

这不是个例。在理想车主维权群里,像苏先生这样的“异响受害者”有两百多人。有人提车当天就发现转向异响,交付专员拍胸脯说“磨合磨合就好”;有人第三天问题加重,主副驾都能听见“咯噔”声,门店负责人却咬定“不算质量问题”。第三方平台车质网数据显示,仅7月,理想L系列转向系统异响投诉就飙到227条,从L6到L9,全系车型都没能幸免。

“转向异响是共性问题,为什么还在继续卖?”车主代先生的质疑戳中许多人心里的疙瘩。他提车第三天就发现异响,找门店理论,对方承认“响声大”,却拒绝承认是质量问题。“要是这设计天生有问题,凭什么让消费者当‘小白鼠’?出了事谁担责?”

更让车主寒心的,是售后给出的解决方案。苏先生的门窗异响被解释为“密封不严”,解决方法是拆车门换胶条。“新车拆门?拆完跟翻新车有啥区别?以后卖车谁还信我的维保记录?”他宁可退车也不接受这种“打补丁”方案。代先生更郁闷,售后让他拆车做全面检测,“换零件换到不响为止”,可他担心:“换了零件就能保证不再响?下次再响,还能换车吗?”

有位L6 Max车主的经历更魔幻:去门店反馈问题,售后直接说“等配件”,至于配件啥时候到、换完能不能解决,一概没谱;还有车主拿到积分补偿,可具体数额得“面谈”,同一品牌不同门店的处理方式天差地别,这让车主们直犯嘀咕:“直营模式不是该服务统一吗?怎么变成‘看店下菜’了?”

理想官方回应说,异响是因为“新型号液压衬套油脂在高温下粘度变化”。这话乍一听专业,细想却让人犯堵:新车出厂就带着“设计缺陷”卖,现在只说“不影响安全和耐久”,谁信?就像你买碗,商家说“碗边有点磕碰不影响盛汤”,你愿意接受吗?

6月理想交付3.63万辆,同比跌了24%,在头部新势力里,这是少见的负增长。有人说,销量下滑或许和市场竞争有关,但车主们的吐槽更真实:“以前觉得理想懂用户,现在只觉得‘懂’钱。”苏先生原本是理想“自来水”,现在逢人就劝:“别买,质量没保障。”代先生更直接:“要是连新车都搞不定异响,以后谁还敢信你们的‘家庭用车’定位?”

买车不是买彩票,尤其是三十多万的大件。谁不希望提车那天,钥匙一拧就能享受“无噪音、无异响”的舒适?谁愿意开着“移动交响乐团”接孩子、走亲戚?当“新势力”的光环褪去,消费者要的不是花哨配置,是踏实的品质、真诚的态度。

现在的问题很明确:车主们不要“拆车维修”的敷衍方案,不要“积分补偿”的模糊操作,他们要的是“要么退换,要么彻底解决”的诚意。理想车主们的遭遇,你遇到过吗?如果是你,会接受拆车修修补补,还是咬着牙也要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