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起拍还“流拍”, 银行股权为啥不香了?
- 2025-07-25 06:54:04
- 709
近期的阿里拍卖平台上,有近百场银行股权拍卖正在进行中,很多甚至“1元起拍”,许多银行股权进入“二拍”阶段,依旧无人出价,最终难逃“流拍”的窘境。
整体来看,被拍卖的银行股权主要来自多个地区的农商银行,大多为自然人持有。
专家指出,中小银行股权拍卖长期遇冷,一方面是股东参股入股门槛较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外部市场对中小银行未来前景信心不足,处于观望状态,并不着急接盘。
事实上,近段时间,中小银行自身经营风险开始不断暴露,也削弱了投资价值。
多家中小银行出现营收、净利润“双降”。例如廊坊银行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20.82%,净利润暴跌57.24%,连续四年下滑;四川天府银行2019-2024年净利润累计跌幅达77.1%。
不少中小银行的资产质量恶化,不良风险高企。如中原银行不良贷款率达到2.19%,同样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廊坊银行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高达
2.44%,拨备覆盖率仅为104.29%,远低于银行业平均水平。
所以,也难怪投资者更倾向流动性高、透明度强的上市银行股或债券,而非非上市中小银行股权。
例如,6月底,一笔由北京鑫创联咨询持有的北京银行117.957万股股票,在经历4次延时和31次竞拍后,以高于市场价近100万元的价格成交。
另外,银行拍卖的债权多为不良资产,买方需承担法律风险(如债务人偿付能力不足、担保物权失效等),实际回收率极低。例如工行一笔106万元债权仅以8001元成交,回收率不足1%。
在经济转型、监管趋严和竞争加剧背景下,缺乏差异化竞争力的中小银行股权债权,正从“香饽饽”沦为“烫手山芋”。
未来能否重获青睐,取决于国资改革成效与经营能力实质性提升。
- 上一篇:帅哥被浙大提前录取仍参加高考
- 下一篇:这么抽象的女儿她居然拥有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