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领域2025上半年10大融资, 这些公司凭什么狂揽近百亿?

  • 2025-07-24 19:07:09
  • 683

刚过去的2025上半年,资本市场用真金白银给医疗行业投出了“信任票”。有公司单笔融资就超过10个小目标,有企业上市当天股价直接暴涨379%,更夸张的是连人形机器人这种科幻概念都开始落地赚钱了。

今天械友就扒一扒这些“吸金兽”们的发家史,看看他们到底凭啥能让投资人抢着送钱?

NO.1瑞桥鼎科(10亿A轮)。

这家公司堪称“慢病克星制造机”,专治血管、神经、肿瘤这些要命的慢性病。人家玩的是“科研+量产”组合拳:左手有前沿医疗科技研究院搞发明创造,右手有六大共享底层技术中心搞批量生产。它们成功在外周血管、神经科学和肿瘤诊疗一体化领域实现了“从0到1”的研发价值创造。

最牛的是他们的EBS管理系统,能让新产品像手机系统升级一样快速迭代。

这次拿到的10个亿,就是要让更多“实验室黑科技”变成老百姓用得起的治疗神器。

NO.2联影智能(10亿A轮)。

医疗AI界的“考证狂魔”!这家联影集团的小弟已经拿下100多张AI产品的NMPA/FDA/CE认证,公司已成功推出100多款医疗AI产品,其中数十款产品已获得NMPA三类证及二类证、美国FDA认证和欧盟CE认证,从看CT片到辅助诊断样样精通。

新融的10个亿估计要用来教AI学会更多“医术”了,毕竟现在医院里AI医生看片比实习生靠谱多了。

NO.3傅利叶(8亿E轮)。

这是一家从从“医疗康复外骨骼机器人”起家的狠角色!最早做外骨骼机器人帮患者复健,现在直接杀入通用人形机器人和康复机器人两大领域。

想象一下:既能帮中风患者走路,又能端茶倒水的机器人护士,这波融资就是要让科幻电影场景走进现实病房。

NO.4核心医疗(1亿美元D轮)。

“人工心脏”的全球扛把子!别人还在琢磨怎么模仿心脏功能,他家已经搞出覆盖全场景的解决方案。

这次融资创下国内器械领域纪录,中东土豪阿美风险投资都来抢着投,看来“中国心”真的要征服世界了。

NO.5帕母医疗(1亿美元C轮)。

专攻“心肺救星”的隐形冠军。在肺高压和心衰这种“生命倒计时”的疾病领域,他家疗法能让患者多喘口气都是功德无量。

礼来亚洲等老股东疯狂追加投资,说明临床效果确实硬核。

NO.6心航路医学(6亿B轮)。

心脏电生理界的“GPS导航专家”。正在研发的“五维”标测系统,相当于给医生装上了透视眼+导航仪,让心脏手术更精准安全。

美团龙珠这次跨界投资医疗,估计是看中了“外卖式”快速诊疗的潜力。

NO.7康诺思腾(5亿C轮)。

手术机器人界的“全栈高手”。从机械臂到影像算法全部自研,还在大湾区建了万平方米的“机器人产线”。

欧洲资本重金押注,看来“中国造”达芬奇机器人要来了!

NO.8图湃医疗(5亿E轮)。

作为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重点项目,图湃医疗由清华大学各专业师生校友联合创立,并在北京清华工研院的精心培育与孵化下成长。公司总员工规模达数百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超过四分之一,累计投入费用近8亿元,是中国规模较大的眼科医疗器械企业之一。

清华学霸团打造的“眼科神器”。能把昂贵的眼科设备成本打下来,让基层医院也能开展高端检查。

社保基金都亲自下场投资,这波属于国家认证的“惠民科技”。

NO.9汕头超声(上市募资4.3亿)。

34年闷声发财的“扫地僧”!从工业检测跨界到医用超声,上市首日股价直接起飞。

他们家便携式DR设备能让医生拎着“拍片机”上门服务,乡镇医院福音无疑。

NO.10微创医疗(4.58亿港元)。

老牌巨头的“资本腾挪术”。一边卖子公司股份回血,一边给医疗机器人业务输血。在集采大环境下,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玩法也是无奈之举……

看完这十大融资案例,明眼人已经发现规律:资本正在疯狂押注两类企业。

要么能突破“卡脖子”技术,比如人工心脏、手术机器人,

要么能解决“看病贵”痛点,也就是低成本设备、AI辅助。

下次有人问医疗行业风口在哪?把这份名单甩给他就对了!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文中对官方政策的相关解读,仅代表本平台观点,内容以官方文件为准。

#医疗器械公司

#医疗器械#企业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