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平权”的另一种路线
- 2025-07-06 01:54:29
- 458
“智驾平权”这个词最近被提得挺多,但我们说过了,其实分两层意思:一是技术平权,把功能和体验从演示视频搬到日常路况;二是价格平权,让更多人用得上,实现智驾技术普惠大众。比亚迪现在做的,是后一件事,而且做得比较坚决。
从年初到现在,有些东西已经有雏形了。比如5月,比亚迪一共卖了29.3万辆乘用车,其中有23.1万辆是带智驾系统的,占到整体销量的79%。这个数字本身不说明体验怎么样,但说明它已经用堆量的方式,把“可用”这件事,先做成了“普及”。
体验当然也重要,但现在行业里体验最好的系统,大多还在高配车型、高价位段,离大多数人有点远。比亚迪的做法不一样,它没想着一上来就卷城区NOA或者智能泊车有多极致,而是把辅助驾驶这件事,做成了一个出厂“基础配置”。不是只有旗舰款才有,而是从秦PLUS到海鸥,全都能配,把使用门槛压到了地板上。
也正因为这样,在“铺量”这件事上,比亚迪的速度是最快的。智驾车型,其他几个典型品牌加起来没有比亚迪一家多。
从系统进化的角度看,这种体量也已经开始有回报了。
截至5月底,比亚迪累计智驾车型卖出了超过71万辆,系统每天能跑出4400万公里的数据。这就不是“系统设计得多巧妙”的问题了,而是“每天到底有多少车在跑”。算法再先进,没有真实反馈闭环,也落不到真实场景里。比亚迪这一点,目前已经有了基础。
内部的推进情况也挺有意思的。不仅仅是一个品牌,集团整体在向上。
腾势、仰望的智驾渗透率都超过90%,方程豹也在84%以上,它不是拿个子品牌做试验田,整个体系都在一起做。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制造和研发体系成熟度的问题。要做到大批量上车、体验别崩、价格还能下得来,软硬件全栈都得打通,这正好是比亚迪这些年构建的那套体系能发挥作用的地方。
从趋势看,4月比亚迪智驾车型占比是71%,5月就到了79%。涨了8个点,对它这种年销几百万辆体量的公司来说,这已经是大幅推进了。而它在全国市场的占比本身就高,这种提升也会对整个行业的智驾渗透率产生实打实的带动作用。
你可以说它是在“拉平均”,但这种“平均”本身就很关键:供应链能铺开了,成本才压得下来;用户量够了,系统才有数据反馈;有了数据,才谈得上下一步优化。这就是“智驾从个别功能往日常体验走”的必要路径。
至于好不好用?这件事见仁见智。不同用户关注点不一样,有人看城区通勤,有人看高速巡航,有人在意泊车体验。比亚迪目前的系统也不是要争什么“最聪明”,更多是提供一个“大家都有”的功能集,主打够用而不是惊艳。
所以说,在“全民智驾”这件事上,比亚迪的角色,不是把功能做到最极致的那一类,而是把门槛压到最低的这一类。
在智能化进入下半场之后,谁把体验做深是一种路径,谁把规模铺开是另一种路径。这两种路径可能不出自同一家企业,但如果有人能在普及这一端把事儿做实,那它对产业节奏的影响,是很难忽视的。
- 上一篇:泰方回应军官在国防部宴请中国
- 下一篇:王楚钦突发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