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庆后百亿信托争夺战: 资产隔离墙为何被击穿?

  • 2025-07-27 20:45:28
  • 121

珠峰品牌营销笔记——

一纸诉状揭开了价值21亿美元的离岸信托迷局,也暴露了财富传承中最脆弱的人性软肋。

2025年7月,香港高等法院受理了一份特殊申请:三名自称是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非婚生子女的美国籍青年,要求冻结现任董事长宗馥莉名下汇丰账户中的18亿美元资产,追索父亲生前承诺的离岸信托权益。

争议的导火线是2024年5月从该账户转出的110万美元。宗馥莉团队坚称这是支付越南工厂设备尾款的合法商业行为,而原告方则指控其为“恶意侵占遗产”。

这场横跨香港与内地的百亿信托争夺战,不仅将中国饮料巨头的家族隐私公之于众,更引发了一个根本性质疑:被奉为“资产保险箱”的信托,为何挡不住110万美元的越界流转?

01信托迷局:21亿美元离岸资产的悬疑之争

根据香港高等法院公开的诉讼材料,这场争夺战的焦点是一份2003年在开曼群岛设立的离岸信托。信托文件显示,宗庆后曾签署《LetterofWishes》,明确约定“待集团年可分配利润≥30亿元人民币时,优先注入信托,直至21亿美元足额”。

这一条款将信托资金来源与娃哈哈境内公司分红直接绑定,形成了离岸信托与境内企业经营的特殊纽带。

截至2024年初宗庆后去世时,该信托账户余额约为18亿美元,尚缺3亿美元未完成注资。更关键的是,2024年5月账户中有110万美元被转出,成为三名原告指控“资产被不当处置”的直接证据。

“若信托合法成立,资金转移应受严格限制,而资金能被轻易转出,说明信托结构存在致命缺陷。”一位熟悉信托法的香港律师尖锐指出。

宗馥莉法律团队向香港法庭提交了2023年海外业务预算报告,证明110万美元转账用于支付越南工厂设备尾款,并提供了完整的发票和合同。同时,他们出示了宗庆后2020年签署的遗嘱,其中明确写道:“本人所有境外资产均由独女宗馥莉继承,其他子女不得主张任何权利。”

02风险隔离神话:信托真能隔绝所有风险?

所谓家族信托,是指信托公司接受委托人委托,针对委托人的财富管理需求提供定制化事务管理和金融服务的信托业务。其核心功能是通过法律架构实现资产隔离,使信托财产独立于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的固有财产。

在规范的信托运作中,信托财产应当受到严格监管,以确保其按照信托目的使用,保障受益人的权益。

宗庆后案例中的资金越界流转并非孤例。2024年底,江苏南通崇川区法院公布的一份财产执行裁定书引发行业震动。法院强制划扣了被执行人崔亦某名下委托第三方保理的“家族信托基金”4143万元,这是国内公开可查的家族信托被“击穿”的第三例。

信托资产隔离功能失效通常存在三大关键缺陷:

法律要件缺失。宗庆后案中,2003年信托文件由财务总监与香港信托公司签署,但未按香港《受托人条例》完成正式信托契约登记,留下“形式瑕疵”。而2020年遗嘱仅由两名娃哈哈高管见证,无家族成员签字,亦无香港律师会签,效力存疑。

控制权保留过度。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帅锋分析指出:“在争产案中,信托资金似乎可以随意被转出,信托受托人管理处于不到位的状态。这说明可能没有设立有效的监管措施,或者监管措施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财产混同风险。“如果合同里面约定了委托人如果去世,宗馥莉对于变更合同、信托利益分配有很大决策权,比如给宗馥莉设置了监察人角色,并赋予极大权利,转出资金也是按合同约定办事。”信托从业人员柏托分析称。

03制度差异:跨境信托中的法律迷宫

宗庆后案暴露出境内外信托制度的本质差异。香港法律体系属于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核心;而内地基于大陆法的信托制度则截然不同。

境外信托更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如委托人对家族信托风险隔离功能要求较高,则需在信托文件中尽可能放弃对信托财产的支配控制权甚至受益人指定权,将委托财产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大权能完整让渡给受托人,所谓“少留权,则多保护”。

境内信托则不然。按照《信托法》规定,委托人享有信托财产管理运用的知情权、信托财产管理方法的调整权、信托财产处分行为的撤销权以及对受托人的解任权。委托人行使这些法定权利,并不导致信托财产独立性丧失。

这种差异直接影响了资产保护效果。2025年4月,北京的田惠萍老师在北京通州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完成全国首例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将名下房产设立信托,为自闭症儿子未来生活提供保障。

该信托结构中,国投泰康信托有限公司是受托人,北京道可特律所担任监察人,侄子作为“继受行权人”,通过严谨架构实现了真正的风险隔离。

04中国实践:本土信托的创新与突破

尽管面临挑战,中国信托业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自平安信托落地行业首单家族信托以来,我国家族信托业务存续规模从零到1000亿元用了7年,从1000亿元到3500亿元仅用了3年,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在业务创新方面,上海信托走在前列。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陈兵介绍,目前公司1.2万亿元的受托管理规模中,近80%是资产管理信托、20%是资产服务信托。

公司推出“财富账户一体化”系统,构建“AI+模块化+信创云”三位一体的数字基座,实现了单日成立超过200单保险金信托的行业记录。

更引人注目的是预付资金服务信托的创新。上海信托以单用途预付卡业务为突破口,对接上海市单用途预付消费卡协同监管服务平台,创设了上海首单预付资金服务信托,实现了行业首批预付卡服务信托商户全周期动态监管。

在财产类型上,信托正从单一资金信托向多元化拓展。2024年1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布《关于做好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工作的通知(试行)》,为不动产信托扫清了制度障碍。

这一突破意义重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城市住宅约2.1-2.2亿套,总市值约170-200万亿元人民币,央企不动产资产总额更超过20万亿元。

05未来之路:构建真正的财富保障体系

对高净值人群和企业家而言,宗庆后案例提供了深刻的传承启示:

提前规划时间窗口。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2024中国家族企业传承报告》显示,68%的民营企业家未订立正式遗嘱,其中80%受“忌讳谈论身后事”的传统观念影响。宗庆后若能在75岁前后完成血缘关系公证、设立不可撤销信托并委托第三方机构保管遗嘱,或可避免当前困局。

构建专业治理结构。娃哈哈2024年公司章程显示,董事会7名成员中4名为亲属或旧部,独立董事仅占28.5%,导致纠纷直接冲击企业运营。相比之下,方太集团茅理翔交班时引入6名外部董事,家族仅保留“战略方向一票否决权”,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15%,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选择适配信托模式

对于创业者:

若重视控制权,可参考境内信托模式,保留知情权与调整权;

若追求强资产隔离,应采用“少留权”的离岸信托,委托独立受托人;

对不动产等特殊资产,可借鉴北京试点经验办理信托财产登记。

拥抱数字信托技术。上海信托的实践表明,区块链技术能有效打破金融服务中的信息壁垒,提升透明度与可信度。仅过去一年,该公司运营、核算的信托项目就超过1万个,同比增幅超过70%,完成证券交易11万笔,同比增幅超过200%。

洛杉矶贝莱尔豪宅的露台依然俯瞰着城市全景,这处宗氏家族2013年购置的房产曾是海外布局的地理象征。如今,它与香港法院的卷宗、杭州的DNA鉴定样本一起,成为这场百亿信托争夺战的空间坐标。

上海信托总经理陈兵道出了信托的本质:“信托不仅是物质性的财富管理制度安排,更是超越时间和周期、耐心长久,有情怀、有温度的精神传承机制。”

而对于北京那位将房产托付给信托的自闭症孩子母亲田惠萍来说,信托合同上那个鲜红的不动产登记章,比任何法律条文都更有力量——它意味着儿子的未来生活,终于不用再赌人性的善良。